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的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成元月。古人把晚上称之为宵,故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了。
在古代,有三节,合称三元。分别是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据考证,元宵节最初始于秦朝,知道汉武帝时,正式确立,更是被鼎鼎大名的司马迁定位重大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传统风俗各地不一,但是吃元宵却是各地都有的。诸如其他的出门赏月,点灯放烟花,猜灯谜,耍狮子,耍龙灯什么的那就完全是各地的特色了。
而在王家庄,元宵节过的很是冷清。除了吃元宵这个各地都有的保留项目,顶多也就是在各家大门口点上两个大灯笼,然后家里,院里的灯要等到睡觉的时候才熄灭。
至于放烟花爆竹什么的,那也算不上什么了,各地的都是这么做,一点特色也没有。
每年的元宵节大都是这么过的,老老实实的坐在家里看晚会,或者去相熟的邻居,乡亲家里聊聊天,也就这样了。倒是小孩子们,有那个好玩的,都会自制一盏小灯笼。一个普通的玻璃罐头瓶,里面放一根蜡烛。
当然你得要先点燃一根蜡烛,不断地把蜡油滴下去,等到差不多的时候把另一根蜡烛快速蹲坐到还没有凝固的蜡油上,一个简单至极的灯笼就做好了。
一群小屁孩们就会打着这些小灯笼爬到街上到处闲逛,还有那个熊孩子们顺手就从谁家里柴火堆里顺走点柴火,找个空旷的地方,就不管不顾的点起篝火,一边烤火一边大喊大叫。
哪怕被主人家看到,这一天也不用担心会被大骂训斥。因为主人家也会看到了只会上前一块来烤火。按照老人的说法,这一天烤火,烤那里那里一年都不会疼,都不会生病!(房子小时候深信不疑!)
不过随着人们越来越富有,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种娱乐活动和娱乐设施越加齐备,很多老传统已经不见了踪迹。大冷天的,谁愿意冻得哆哆嗦嗦的跑外面野去啊?还不是在家里没啥好玩好吃的没意思闲的难受吗?
现在,家家户户屋里都有空调,有暖气,彩色电视机,dvd,连vcd在王家庄都已经被淘汰掉了!更是有一多半的人家的都已经买了电脑,哦,大家更习惯称呼它为微机。
有线电视的接入,让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在寒冷的夜晚再跑出来搞什么风俗传统之类的了,一个个都躲在温暖的家里吃着各色零食点心,闹哄哄的为了看哪个台而争吵呢。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在这样的争吵中变得越来越淡漠了!
不过,老书记很快就闲不住出来管闲事了。今年开始,村里多了一个元宵节灯会的项目。花了几十万买了各种各样的灯笼,天刚黑下来就已经通上电点亮了。
不仅是各家各户门前,街道两旁的路灯也都被强迫的挂上了两个和他们抢生意的红红的大家伙,惹得它们小脸蜡黄,生怕以后再也没有了它们的用武之地。
最是热闹的还是村里的广场那里,泼水成冰的法子做出来的各种冰雕冰灯最是吸引大姑娘小媳妇儿,然后自然就少不了一群浪荡小子跟上去献殷勤。
这可是花了大价钱专门去冰城请来的极为老师傅花了一个星期做出来的,整个村子都被这些技艺高超的师傅们浓缩在了冰雕里,极为直观的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惊艳!绝对惊艳!
哪怕是在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村子竟然会如此的美丽,如此的让人向往。
绿菜,姹紫嫣红的花朵,白花花的大棚,整齐排列的新区小楼,笔直的街道,面积巨大的农贸市场,灵星点缀在村子四周的小水坑还有那条从村子中间悄然流过的小河,无不清晰的被展现出来。
“没想到把这些东西弄到一起这么漂亮啊?”
“是啊!你说咱们在村里住了一辈子,还真没感觉村里是这么漂亮。”
“这钱没白花!好!”
“好看!真好看!”
“哎,二姐,你看那个穿黑衣服的是不是你啊?”
“哪呢?哪呢?”
“我看看,我看看?”
“二姐长得这么漂亮,肯定是那些师傅里有人看上二姐了!”
“啐!看我不撕烂你那张嘴!”
街头街尾还有广场上各一台四十二寸的超大等离子电视,那是花了大价钱从韩国厂家专门定制过来的。下午就开始打开,锁定央视频道。
元宵晚会是晚上八点整,为了不耽误大家看晚会,王家庄第一届********被特意安排在了七点半新闻联播结束之后。
当熟悉的音乐响起的一刹那,花费了一百多万请来的专业********团队就开始点燃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烟花,照亮了整片夜空。
现在的科技已经很发达了,烟花表演所用的所有烟花已经不是那种还需要人凑到跟前拿香火去点燃的了。一个控制台,外加一堆堆的粗细不一的电线,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整个烟花燃放过程了。
整整半个小时的烟花表演,在整点报时最后一刻到来的时候,在仰望的脖子都僵硬不堪的众人不舍的眼神中结束了。
“到底是专业的!也不知道这帮人是怎么办到的?”
“就是,就是,等明年过年的时候我也整一套这玩意儿,太过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