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30章:左右为难</h1>
整个事情就算是始作俑者也意料不到这一切,李世民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李世民皱着眉头道:“朕原以为要两三年才有今天的形势,我大唐方有足够的实力深入草原与突厥一战。以现在的局势看来,最迟不过一两年。我大唐必将可以与突厥拿下突厥,而朕所烦心的便在这里。当然,这只是其一!”
“外部的变化还好,与我们的关系不大;其二,便是我们内部的事情了,这回轰轰烈烈的吏治,固然是拿下了不少的贪官污吏,也除掉了不少为非作歹徒的中小世家,并释放出了数之不尽家奴,这些人,都将成为大唐的平民百姓,可问题一下又出来了。第一、吏部无人可用,你知道朕是绝对不可能与世家妥协的;第二、年关将近,如何安置这些突然多出来的百姓,如何合理的分配土地,又是一个大问题。以上两点是朕最为担心的地方。”
这次大力整治吏治,很多地方政府是被李世民的钦差大臣给一锅窝了。故而,很多地方出现了无政府、无官员的状况,这种事情一两天还好,时间久了,肯定会出大问题。其次就是百姓安置的问题了,这个要简单一些,只要在分田地上做得公平公正,百姓自然不会有异议,可关键是没有人去帮助百姓划分啊!要是一个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群殴的现象。
改革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是件天大的好事,可由于大唐立国时间不长,根基浅薄、人才储备不足,这也使得一件大好事可能会演变成乱摇国家根基的坏事。
“这是大治前的必不可少的阵痛,应该是好事吧!”秦风一时间没能体会李世民的想法。
李世民大摇其头道:“未必,未必。贤婿可知你家那位雄才伟略的老祖宗为什么能一统六国,汉武帝凭什么能驱逐匈奴,成就不世伟业?”
“自当是他们雄才伟略,有着足够的雄心魄力。”秦风装傻充愣的毫不犹豫的答道。
“此其一也!”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真正关键的在于钱……秦国知商鞅变法以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连续四代都是华夏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其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固然是平庸之辈。可是吕不韦的崛起,让秦国稳重了强国之态。反观中原六国,醉生梦死勾心斗角,相互尔虞我诈。秦始皇继位的时候,秦一国之国力,以可当六国,除了秦国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动不动的就拿出六十万大军出来?两次攻赵,李牧两度击败秦兵,歼灭秦兵十数万,之后,又有赵奢在瘀与之战歼灭秦军数万精锐,而在长宁之战前期,廉颇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这一时期持续了三年,强项险要的秦军损兵折将,赵括为帅后之前期表现亦是不俗,即便对手是武安君白起也损失惨重,若非赵括鲁莽轻敌、高傲自恃,谁胜谁负尤未可知。可如此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损失,尚不能动摇秦之筋骨。秦国当时之强盛,可见一般。”
“至于汉武帝亦是如此,汉朝通过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十五年的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史书记载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李世民说道这里的时候,满心的羡慕,甚至还带着点点嫉妒:“纵然汉武帝有历代皇帝留下来的巨大资本,汉武帝连年征战,也使得海内虚耗,人口减半,打仗最耗国力财力。”
“而我们发展得太过顺利,比原计划提前了几年,而且在整饬吏治之际又出现这种种问题,这一切的一切让朕与满堂文武有些措手不及。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有了汉武帝的教训,我们又怎么能重新踏上他们的道路?前朝之亡,也多是亡在三征高句丽之上。明年出兵是必然的事情,在朕看来,这突厥要不就干脆不打,如果要打,就一战而定乾坤,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征讨,只会徒伤国力,将整个国家陷下去,只有干脆利落的胜利才能威慑四方,威慑国内一些蠢蠢欲动的不轨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