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了想,倒是也能理解他们夫妻关系最后会变成客气两个字,一个是不怎么在乎反正爹妈让娶的,一个是虽然在乎但是不得不听爹妈的话嫁的,凑在一起……能凑合这么多年,也多亏了这份客气。
当然了,刚嫁过来的薄秋还真的想过要和诸平培养下感情,但后面还有个刘氏在呢,薄秋后来一门心思都去和刘氏对抗了,再又去养那俩小崽子,感情之事必须就消散无踪。
至于母子关系,她和诸俊诸佩那俩小崽子。从前关系还行,无论如何从前的薄秋是认真教养过他们的,至于他们到底领不领情,教育成果最后如何,薄秋无意去评判。只从他们容易听旁人的话就心生了别的想法来看,也许是年纪真的还小,思想容易动摇,也不能太算缺点。
现在她是已经让这俩小崽子去跟着刘氏,划归刘氏管辖,这母子关系倒是也不用太操心,刘氏是祖母,再怎么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孙子,就算又养出了俩纨绔,前面薄秋的教养全部前功尽弃也无所谓,总之是衣食无忧,大不了将来再降等袭爵,现在是第六等,比照他们爹的降等再降三等,还能做个开国县男。
最后剩下的姐妹……也就是她和明丽了。
薄秋想到明丽就有点烦闷,她不知道明丽到底想做什么,基本不可控,也没法限制。其他人包括刘氏在内,她都能通过过往的行为来推断他们可能会做出的事情,人——虽然他们都是古代的人,而且思想不发达,生产力落后,但是他们同样都是人,人都是会遵循一定的思维逻辑的。
可明丽不一样,薄秋不知道明丽是遵循怎样的逻辑在行事,她要是硬是想搅动搅动搞点什么自由平等爱与和平之类的,那她也只能看着啊……
啧,头疼得很。
薄秋忍不住揉了揉额头,决定还是先把明丽抛到一边去,不考虑她,先做个粗浅的计划。
府中问题核心其实是她和刘氏,刘氏如果不惹事不指手画脚,府里面大部分现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所以要如何解决刘氏呢?
给予信任或者让渡权力之类的就不提了,她现在向刘氏表忠心,刘氏也不会笑纳,同理她现在给了权力,刘氏也不会感激。
和刘氏讲道理摆事实也行不通,她不过来找她薄秋讲道理倚老卖老都已经算好了,薄秋去找她讲道理那是白费口舌。
从经济上制裁是不行的,刘氏自己嫁妆梯己都丰厚得很,根本不缺钱,她是老封君,库房里面不知道多少好东西。
所以剩下的唯一能压制住刘氏的办法,那就是找个规矩或者宗法或者更高一层权利比她更大的人来压她了,正如数年前老魏国公强行压住了她让薄秋进门一样,靠的并非是讲什么道理,而是绝对的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