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莫不是怕把方法说出来之后,县里学生的竞争力强了难道想等家里人考上科举再说吗可是等你们儿子都考上了还有孙子,难道打算当作李家的不传之秘不能也不愿意拿出来兴盛我们这一县一府之地县太爷问这话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点怒气,觉得李家大伯三兄弟有点不识好歹,这方法还不一定能保证他们考上进士呢!再说,就算考上了,没钱没人脉的,排队补官要排到什么时候还说不好,哪里有自己建议的靠谱
听到县太爷隐含怒气的问话,李大伯知道不好好解释是不行了,只能艰难地回答道:太爷您误会了,实在不是学生们想要隐瞒,而是这家里的小辈是个女娃!这男女大防,她教一教家里的兄弟和她自己的相公儿子也就算了,这外人实在是不方便见!
县太爷闻言,顿时一惊:女娃怎么可能你家怎么会让女娃读科举的书不应该学些女戒、女则、诗词歌赋便可以了吗科举的书籍这么枯燥,还有女娃喜欢读
县太爷自己也是有女儿的人,别看他只是个七品小官,主要是因为还年轻,才三十来岁,县太爷的父亲在京城里算是一个不小的官,为了孩子结婚读书方便,儿子女儿都放在了京城父亲家里,县太爷的女儿在京城也可以算是一个闻名的才女,因此也不会对李家教导女孩读书感到诧异,只是在县太爷看来,科举这么枯燥的事情,并不需要科考的女孩子怎么会读就是自己女儿,也只喜欢读一些诗赋、杂文、游记、话本啊
听闻县太爷的疑问,李家大伯一行人露出了牙疼的表情。
没错,自家小丫是没太喜欢读这种枯燥的东西,但是架不住她只读了几个月就赶上人家十几年,自然还感受不到其中的枯燥啊!
第41章我教全县考科举
对此,李大伯只能无奈地回答县太爷:这给我家李三才和李四象做辅导的确实是家里的女眷,她也不是对于科举的内容多么感兴趣,也才学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辅导了一下两个弟弟。
这才学了半年,辅导两人就有这种成果县太爷一脸你莫不是在驴我的表情:要知道我之前和官学里的夫子们了解,这李三才和李四象两人之前成绩一直是稳定在吊车尾啊!现在不过区区半年就考上了童生,下一步院试可期,结果您说是他们两读了科举书不到半年的姐姐辅导的成果
莫说您不相信,学生我原本也不相信的。李大伯解释道:刚开始我家侄女说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教导孩子,想学一些科举的内容,我们便将一些必考的书籍列了单子让她看看,期间她经常会来请教我和家弟一些问题,那时候我们就发现她学习的进度特别快!当时我还以为她是囫囵吞枣读了读,结果考了考她,发现她只要是之前问过问题并且读完的书,全都能应答如流,当时我就惊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