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935章 突破</h1>
对于不种地的人来说,三夏大忙这个概念并没有那么深刻。而对于千千万万靠土地刨食的老百姓来说,这几天实在是太重要了。首先要抢收小麦,这个季节雷雨多发,成熟的麦子一旦淋了雨又遭受阴天,就会很快发芽,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导致售价大幅度下降。在云水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麦子发芽的年头,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那些年品质极差的麦子压根就没人肯要,磨出来的面粉一点筋道都没有,贴在锅上直往下淌,只能用手捧着放在
锅里蒸馒头,口感也极差。正是有了过去深刻的教训,现在每逢麦收的时候,人们简直如临大敌,恨不得一天就能把麦子全部收割上场,晒干入库。俗话说长在地里再好也没有用,只有进仓了才是自己的收成。好在现在大型机械已经逐步普及,大大缩短了麦收的过程。以往从开镰到晒干扬净颗粒归仓,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月之久,连麦草都要堆得好好的留着烧火,把人们忙得精疲力尽。现在呢大家只要站在田间地头,等着收割机过来,轮到自家田头的时候指清楚地界就行。收割下来的麦子连装口袋都不用,有专门跟着收
割机拉粮食的三轮车,只要根据路程远近给十块二十块的车费,直接就送到场上,简直是太方便了。
连普通农户家都如此,那些种地大户更不要说了。尤其是像余见海这样的种地大户,真的跟老板一样,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
本来他还和顾军讲好的,借用农场的麦场晒小麦,现在也用不上了。收割下来的小麦直接被送到了仓库,用烘干机烘干入库,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余见海和专门从齐鲁农学院赶来的岳男细心地统计着产量,将各种数据汇总,报告给了留守在齐鲁的耿帅老教授。本来老教授是打算亲自过来的,他对余见海的这块“编外试验田”充满了期望。只是因为地理区域原因,齐鲁农学院本身的试验田所在地收割时间和云水这边几乎是同时进行,他只能留守本部,指派岳男过来帮助余见海进行
数据统计。岳男这样的农学专家自然也不会事事都自己亲自动手,特地带来了一个学生帮手,这个人余见海也认识,就是在农学院见过的钱勇。这个小老乡给余见海留下了深刻
印象,统计数据的时候都要反复核对三遍,态度一丝不苟。
“见海,这片麦子的产量比我和老师预估的要高出不少。”岳男看着统计数据微笑道,“说真的我要不是亲自在这里一直看着,肯定会怀疑这份数据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