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焱虽然来势凶猛,展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风格,但双方已经是老对手,辽人自以为对南朝知根知底,到时候还不是议和作罢了?
再者,退一万步讲,南朝北伐,为的只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虽然燕云富饶丰沃,但到底本来就是人家南朝的,收复也就收复了,而女真攻打的却是辽国的心脏,他不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是为了覆灭整个辽国!
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经营了这么多年,等打退了女真,再考虑收复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可如果放任女真与南朝结盟,一同攻打辽国,难道要等辽国覆灭了再重新建国?
如此一对比,很容易就能够得出决策,除非脑子坏掉,否则都不会放任女真南下与南朝结盟。
可笑的是,大部分辽国人都见不得耶律大石上位,在他们看来,耶律大石已经是个废物,忝居高位,尸位素餐,胆怯懦,辽国一直将南朝当成随意揉捏的弟,他却被南朝的人俘虏不,眼下竟然还不敢对南朝动手!
更让人不齿的是,南朝势如破竹,已经打到了幽州,耶律大石竟然还在劝老皇帝,出兵阻拦南下的女真人!
若整个辽国之中,没有人能够想到女真的可怕之处,没有想到这背后的战略意义,这是不太可能的。
只是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利弊结论自然不同,于是辽国便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支持对女真用兵,另一边则支持对南朝动粗。
辽国似乎真的走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即便再一次将老皇帝立了起来,仍旧免不了两厢争斗的局面。
严格来,萧干是辽人,但他不是契丹人,他是奚人,再一,他的志向并不在辽国,而在于这个天下,在于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国。
所以他能够抽身出来,对局势看得更加的清楚。
他需要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军队,所以他决不能呆在临潢府,他要离开上京,只有从老皇帝和耶律大石的眼皮底下逃离,他才能够发展自己的军队,拥有在乱世之中争霸的资格。
所以他带着自己的三万军队,离开了上京,但他并没有往北去拦截女真人,而是一路南下,要收复被南朝大焱人攻陷的失地!
虽然他已经看清楚局势,也知道耶律大石的布局,更知道拦截女真比南下讨伐大焱要更重要,但他还是决定南下。
因为辽人就是这样,当老皇帝被扯下皇位,他们急需耶律大石来拯救帝国,可当耶律大石将老皇帝重新推上去之后,他们又担心耶律大石会成为下一个耶律淳。
所以反对耶律大石的人,倒是占了大半,而老皇帝对耶律大石宠爱无边,又让耶律大石扳回一城,双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萧干想要建立奚人自己的王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就需要获得辽人的支持,但很显然,耶律大石一直在警惕着他,而且耶律大石自己就是皇族,他也确实拥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又怎会支持萧干建立自己的奚人王国?
老皇帝对耶律大石言听计从,如今也是时刻警惕着,生怕别人再抢走他的皇位,所以也不可能放任他萧干。
如此一来,萧干想要获得支持,只能争取辽国之中,另一半人的青睐,而这一半人,就是站在耶律大石对立面的人。
如果他选择南下,那么这些支持南下的领主们,肯定会大力支持自己,因为支持他萧干,就是反对耶律大石,就是防止耶律大石坐大夺位,就是效忠老皇帝!
而且这些辽国官僚已经没有了开疆拓土的雄心,他们沉迷于南朝所带来的风花雪月,他们崇尚南朝风物,一直向往着南朝的繁华,燕云十六州能够满足他们的一切享受,他们必须要将燕云十六州保住,将南朝大焱人攻占的地盘,都收复回来!
所以他们一定要支持南下的萧干,他们为萧干提供兵马粮草,为他搭桥铺路,让他风风光光地南下,而耶律大石则统领辽国剩余的兵马,浩浩荡荡,往北对付女真人!
在老皇帝没有重新上台之前,辽国仅剩的能够拿得出手的,便只有耶律大石和萧干,如今老皇帝重新上台了,仍旧只剩下这两个人。
只是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这两个人都没能够保持一致的志向,即便萧干曾经为了大局,将耶律大石给救了回来,他们仍旧无法和谐相处。
因为他们拥有同样的才干,却存着不同的志向,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的就是耶律大石和萧干了。
只可惜他们并不知道,耶律大石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耶律大石,而是浪子燕青李代桃僵,搅风搅雨。
就这样,耶律大石,或者燕青,在贴身侍女萧柔柔的保护之下,带领着辽国的军队,北上拦截女真。
而萧干则带着诸多领主凝集起来的五万兵马,连同自己的三万精兵,南下收复失地去了。
他将兵马都沿途留下来镇守,眼看着就要抵达平州,身边仍旧有着二万多的兵马,这是他用来收复幽州的!
然而即将抵达平州之时,铁鹞子却传来了一则军报:“平州城外,发现股南朝的斥候游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