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厨子的发明创造道路与正经穿越者不太一样。正经穿越者是:先搞出玻璃、蒸汽机、报纸,我们要科教兴国。厨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幸福指数有点低,我们先搞出酱油、豆腐、东坡肉好了!什么,出行人数太多出行时间太长,需要方便面?哦,zhà方便面需要油?唐朝植物油特别少?那我们来搞搞原料充沛制作不是特别难的植物油吧!芝麻油、豆油都可以哦!
唐朝时虽有植物油,其数量还是很少的,市面上的绝大部分油都是动物油,即荤油。造成此情况的原用有两点,一是制取油的技术水平不够高,植物油的提取较之动物油还是略有些难度的。二则是因为并没有合适的榨取物。
目前用的比较多出油率也很高的就是芝麻,芝麻也称为胡麻,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过的,出油率高达45%。
只可惜芝麻的种植量不够多,价格也相对较高,是大豆价格的好几倍,所以即便能出油,芝麻油的产量也挺低。而且唐人制作芝麻油用的都是石磨磨香油的方法,压榨油法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与后者相比,石磨磨油的味道虽好,却很少有人能奢侈至此。
相较于芝麻45%的出油率,大豆20%上下的出油率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而且若技术不够,最后榨取出来的油能有10%就已经算是多的了。因为出油率不够高,在漫长的时间中豆油都没有登上历史舞台,直到技术提高,大豆产量进一步上升,它才得以成为主要植物油之一。
当然了,就算是以莫文远来看,如果花生已经传入了中国,它肯定是愿意用出油率高达45%的花生作为原料,而不是大豆或者芝麻的,奈何花生现在还在美洲大陆呆着,他能够选择的品种就非常单一了。
莫文远:品种少就品种少叭!只要技术好,还是能搞一搞的!
当然了,在搞一搞之前他还是要给植物油的诞生找个由头的,尤其植物油压榨法在过去的典籍上还无甚记载。
机智的莫大郎同小旋风一般冲进大兴善寺的厨房,做了顿色香味具全的素食大宴。
寺内僧人一边按捺住自己进屋偷吃的yu望,一边暗暗奇道:“怎今日做供奉?一旬前莫大郎不是送过供奉了?”莫文远送供奉的时间比较固定,一月一次,往往是在月中时送上,寺内僧人都已总结出规律,每到月中便远离堂前,免得自己被吃食勾住,做出甚大逆不道之事。
竟敢想偷菩萨的供奉,胆子忒大!
……
做了很久的供奉,对菩萨的口味已有所了解。一开始,莫文远对菩萨是很敬重的,入梦对话都战战兢兢,口嗫嚅而不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