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会儿见到人,丁香忙迎过去。
“方嬷嬷,您老人家怎么过来了?可是老夫人有何吩咐?”丁香十分客气。
那方嬷嬷说:“老夫人倒没什么吩咐,不过,差我过来,的确是有一样东西是要送给颜姑娘的。”说罢,她从袖口掏出一封信来,“是从颜姑娘祖籍吉安寄过来的,信封上写的是卫家寄来的信。老夫人怕会是有什么急事,所以赶忙让给颜姑娘送来。”
“吉安卫家的信?”听到“卫家”二字,丁香也很高兴。
姑娘虽无缘做卫家的儿媳妇,但却因此和卫家结下了一段缘。而对这段缘分,姑娘很是珍惜。
所以丁香片刻不敢怠慢,亲自送了方嬷嬷出门后,立即拿着信上了楼。
“卫家的信,方才魏老夫人身边的方嬷嬷送来的。”丁香说。
颜熙也是很吃惊,因为她并没想到卫家会再这么快寄信过来。
上次收到卫家来信,她记得是一个月之前,当时是和舅舅舅母的信一并寄过来的。她算过日子,就算卫家人再次收到她的信后即刻给她回信,从长安到吉安,一来一回的,哪怕是加急件,路上怎么也得耽搁两个月的。
何况,若非急事,这种普通的家书,谁也不会加急。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她又写回去的那封信送到卫家之前,卫家就已经给她写了这封信了。
可又能有什么事,会让卫家这么着急着再给她一封信呢?
颜熙这会儿心里很是紧张,她忙让丁香把那封信拿过来。
果然,拆开信后,她看到卫家在信中提到了卫三郎。
卫家人说,三郎没死,前不久刚刚派了人给他们送去消息。而且三郎不但没死,他还在军中立了军功。三郎说,他很快就能随北伐军凯旋回长安,到时候,圣上定会论功行赏,三郎让他们二老也一并到长安来住。
他们想好了,打算到长安来投奔三郎。
到时候,他们便可再相聚。
“果然!果然没死。”颜熙一目十行,抓了要紧的信息迅速看完后,她高兴得都快哭了,“卫三郎还活着,而且他亲自给卫家伯父伯娘送了平安信。卫三郎不但活着,如今还大有作为……卫家二老就要跟着他享福了。”
颜熙只觉得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真的再没比这个更好的消息了。
“丁香,卫三郎还活着!”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她虽然没见过卫三郎,但她却很为卫家人高兴。
从卫三郎十一岁从军,到如今十二年过去,这些年来卫家二老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们这个儿子。
当初她还在卫家的时候,后来魏珩恢复记忆,二老得知魏珩并非他们幼子后悄悄抹眼泪的场景,颜熙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果然上苍厚德,好人终是有好报的。
“太好了。”丁香也跟着高兴,“姑娘,那等卫夫人也到京城来,那咱们在长安就有亲人了。”
姑娘就不是孤身一人了。
魏家老夫人虽然也待姑娘还算不错,但魏家人同卫家人比起来,自然还是比不上。
魏家门第还是太高了,是她们高攀不上。
但卫家就不一样了。从前在吉安的时候,卫夫人就待姑娘好。如今再聚,怕是能处成亲母女俩。
若姑娘和卫夫人处成了亲母女,那卫三郎岂不就是姑娘亲兄长了?
届时,姑娘在京中也算是有人给她撑腰的了。
“姑娘,那我们还要再等那个人主动找上门来吗?”丁香忽然想到这事。
颜熙一边好好把信折起来,收好,一边说:“他已经不重要了,找不找来都无所谓。不过……”颜熙又加了一句,“若他真找上门来的话,你也好好把话和他说清楚吧,以免人家觉得我们是不是有什么不轨的图谋。”
“是,奴婢明白了。”丁香应下。
*
长公主赶走颜熙一事,自然是瞒不过魏珩。
不说魏国公私下里会悄悄命人把消息送过去,就是魏珩自己留下来的心腹,也会及时实情汇报。
所以,魏珩在办完公差回来之前,就已经得知了此事。
这日,魏珩抵京后先进宫去面圣交差。待复完圣命出宫后,他就直接一路快马回府。
一路飞驰,待疾驰到了府门口后,魏珩急急勒马。然后面若玄铁,一路目下无人的直往长公主清心堂去。
连面圣的官服都未来得及换下,一身紫袍威严夺目。远远瞧去,令人触目惊心。
阖府皆知府上将出大事,所以各院都安静得很,不敢造出任何动静来。
似是所有人都在静悄悄等着这一刻,等着这对母子反目一样。
尤其是魏国公。
魏国公这会儿呆在府上大公子魏璟那儿,他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匆匆回来禀报说世子已经回来了,这会儿正往长公主那儿去时,魏国公脸上露出笑意来。
抬手挥退了那小厮,魏国公看向一旁坐在轮椅上的长子道:“我倒是要好好瞧瞧看,他们母子今日到底能闹成什么样!”忽又自言自语起来,言语间尽是报复后的快感,“萧静华,如今连你最亲的儿子都背叛了你,你又还有什么好说的?”
魏璟倒没说什么,只是仍静静安坐一旁桃树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翻着书页。一阵风过,桃花纷纷散落,几片落在了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