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都市小说 > 皇上恕罪 > 番外:太子(正文)

番外:太子(正文)(2 / 2)

那个时候,他是众人眼中未来的天子,女儿进了东宫,就意味着会是将来的妃嫔。

弘启十七年,阿玉被发现有了身孕。然而这一年紧接着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太皇太后被刺、皇帝病倒、陶皇后被废、陶家被抓……

身为储君的秦璋,也被皇帝赐了一杯毒酒。

喝下那杯酒的时候,他真的以为他会就此丧命。那时他最放不下的就是身怀六甲的妻子……

他们都还活着,他们有了六六,他们离开京城要在江南小镇定居。

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就像是梦一样。梦中潮起潮落,几场大戏早已谢幕,幸运的是,他们一家三口都还好好活着。

一路奔波,今日又终于安定下来。丁如玉换了个姿势,倚在丈夫怀里,咕咕哝哝,窃窃私语。——这是她过去很少做的,今夜的她前所未有的放松。

她到底是累得很了,眼皮越来越重,声音越来越低,终于沉沉睡去。

秦璋在黑夜里凝视着自己的妻子,内心一片柔软。

月光透过纱窗影影绰绰洒进来一些,他忽然低了头,吻上了妻子的脸颊。

丁如玉咕哝了一声,依旧沉沉睡着。

文溪镇上的人很快发现,新来的章姓人家,不但有钱,还极和善。年轻的章老爷不知何时开始坐帐收徒,教人读书,而章太太却在镇上开了一家书肆。

听闻这个消息,祁澈颇为欢喜。他试着在母亲面前暗暗地为章家说话:“娘,你看,章家是好人家,是读书人。”

母亲蔡三娘常常念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之类,只同意他去找孙秀才请教功课,不喜欢他跟后街张屠户家的小四子玩儿。

他对章家有种莫名的好感,可是母亲却说章家“非富即贵”,不能接触。他不管章家究竟是富是贵,他就是认准了章家是好人家。

蔡三娘没有理他。但是在章家私塾的孩子越来越多时,蔡三娘咬了咬牙,带着自己绣了四个多月的屏风和儿子敲开了章家的大门。

将他们母子带进去的丫鬟看着年岁不大,然而极有精神。蔡三娘暗暗打量着她,从衣衫到气势,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重。

他们母子被请到了厅堂里,有人为他们奉上了茶水。等了约莫有一刻钟的时间,才听到一个清脆的女声道:“真是对不住,教你们久等了。方才有些事,脱不开身。”

蔡三娘回头,看向来人,不由地愣了愣。

那是一个端庄美貌的少妇,瞧着也就二十左右的年岁。她款步行来,似是带着若有若无的香风。

蔡三娘忽然低下头,将自己赭石色的绣鞋藏到了裙底。她推一推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章夫人。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六岁了,我给开的蒙,可我识字有限,再多的,也教不了他……”

丁如玉闻言会意,她笑一笑:“令郎是想进私塾么?等我家相公回来,带上令郎去见一见他就是了。”她说着又看向祁澈:“读过什么书?”

祁澈见她温柔可亲,脸上忽的生出一片红云了:“已经学了《千字文》和《急就章》。”

丁如玉笑笑:“挺好。”

蔡三娘拉了儿子一把,轻声道:“是这样的,我打听了私塾的束脩……”她脸上浮现赧然之色:“我家那口子去的早,全靠我卖些绣样糊口。镇上谁家姑娘媳妇儿不会绣东西?这绣样也挣不了几个钱……”

丁如玉明白蔡氏的意思,点头道:“我知道了。”

她从小到大从未因银钱而犯愁,见蔡三娘母子困顿,也甚是同情。她略一思忖:“这样,束脩就当是你们先欠下的。你会绣花是吧?以后就绣些荷包、巾帕来抵束脩吧。”

秦璋开私塾,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想在这里做些什么事情。原本丁如玉可以做主免了对方的束脩,但是她很清楚,直接讲明免掉,并不妥当。

在一旁一直安安静静的祁澈听闻,下意识扯了扯母亲的衣服。

蔡三娘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来,她压下心头的不自在,应声道:“我现在就有绣样。我花了四个月,绣了一面屏风。这镇子上旁人用不到,送给章太太,是顶好的。”

那屏风就在门外,她请人抬了进来,指着屏风道:“还请章太太不要嫌弃。”

丁如玉忙笑道:“你太客气了,不必如此。”

在搬到新宅的第一天,他们就置办好了家具行头,其实也不缺一面屏风。但是一眼看见蔡三娘脸上的极力遮掩的局促不安,她心下一叹,说道:“那就留下吧,正好摆在厅堂里。”

她给身边的丫鬟使个眼色,后者会意,立刻呈上来一个装有碎银子的荷包,塞到了蔡三娘手上。

蔡三娘的脸腾地红了:“我们不能要。”

“拿着吧。”丁如玉声音很低,“就当是这屏风的酬金,和今后绣样的定金。这屏风我挺喜欢的,可远比束脩值钱多了。你不收,莫不是以后不愿意再给我们家绣东西了?”

推辞再三后,蔡三娘才将荷包纳入了袖中。

祁澈站在一边,兴奋之余,隐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自在。

他见到了从私塾归来的章先生。——是的,现在已经不能叫章公子,该叫他章先生了。

章先生听知晓他们的来意后,指了几个字要他认,又从《急就章》里抽出几句教他背诵。

祁澈挺起胸膛,答得非常认真。

章先生轻轻点头:“不错,明日就到私塾来吧。”他顿了一顿,又对祁澈笑道:“以后不要再爬树。”

呆了一呆,祁澈眼中忽的迸发出光彩来。他心头溢满了喜悦,章先生还记得他!

就这样,祁澈正式成了章先生的学生。

待蔡三娘母子离去后,丁如玉才将之前屏风的事情告诉了丈夫。她轻轻叹一口气:“屏风放在哪里,你自己看着办,我是不管了。”

秦璋失笑:“这会儿说我看着办,我真胡乱放了,你恐怕就要恼了。此事还得辛苦阿玉。”

蔡三娘所绣的屏风,绣工、花样倒也精致,只是在富贵丛中长大的秦璋夫妇看来,也只是勉强称得上精致而已。

然而他开私塾,教人读书,原本就是想造福百姓,束脩不贵,学生真交不起,他也就免了。蔡氏三娘,愿以屏风相抵,那他们就买下屏风。

——前不久不还有人提了一篮子过来么?

只是难为丁如玉要好生处理这些东西了。

秦璋一家及其所带的侍从一行在文溪镇上扎了根,建私塾,开书肆,乐善好施,友睦乡邻。虽是外来客,但是受人尊重,名声极佳。

还在京城时,六六开始蹒跚学步,等到了文溪镇,小姑娘已经走得极稳了。再大一些,她时常拽着奶娘丫鬟,悄悄去私塾听爹爹讲课。

一身大红衣裳面容精致的玉娃娃眨着黑亮的大眼睛在私塾外一本正经地听热闹,那画面看着不免让人发笑。

偏生丁如玉和奶娘都喜欢纵着她。

丁如玉笑道:“这丫头,怪不得抓周的时候抓了本书,看来是要成个有学问的女学生呢。莫非她将来还要去考状元不成?”

秦璋亦笑:“不必考状元,不过好读书有学问倒是可以。”

他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是爱逾珍宝。看女儿什么都好,读书认字,只需教一遍,六六就记下了。最多需要他再讲一次,从来不用他讲第三遍。

见女儿聪明,秦璋愈发欣喜。他甚至对妻子道:“咱们虽然只有一个女儿,可是胜过其他人的儿子百倍千倍。”

丁如玉失笑:“不害臊,这话也说得。”

不过她虽然面上含笑,可心里不是没有遗憾。到了文溪镇,她才知道,她在生六六时伤了身体,只怕不会再有孩子。

起初她旁敲侧击,想知道丈夫的心思。毕竟没有哪个男人愿意断了香火。然而秦璋很认真地告诉她,这辈子只有六六一个女儿就够了。这已经是上天对他们的恩赐了。

她这才放下心来。她应该相信他的。

文溪镇的风光很好,镇上的人们也热情友善。六六聪明伶俐,一天天长大。她想,他们这辈子,大概就是这样了。

最新小说: 重来一次 我做情感直播后爆红了 和渣男分手后,我和他小叔闪婚了 我的精神病男友 秋鸣 我是混混我怕谁(肉) 把我从充气娃娃里放出去 情侣与夫妻 重生七十年代做知青 结婚第四年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