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旦年不过十岁,出身也并不显贵,他父亲不过是英德府一名押司。宋代皇室一脉开枝散叶,分布很广,有时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说不定就是皇族后裔。比如南宋传奇平民皇帝宋理宗赵昀,就是一小宦出身。赵旦祖上虽然也曾经“阔”过,但到其父这一支已非常疏远。如果不是马南宝奉苏刘义之命多方查找,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存在。
赵旦幼年丧父,其母改嫁,寄养于其舅家,而其舅与马南宝素识。方才那妇人,就是其舅母。
苏刘义此行秘密任务,就是将赵旦接到崖府,供杨太后及朝臣定议。赵旦之所以能入选,除了宋朝皇室惨遭屠戮,实在找不出几个合适人选之外,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年龄。
十岁,不大不小,不易夭折,又好控制,这很合乎杨太后、杨亮节等皇亲国戚的利益。而对文天祥、陈宜中、张世杰、苏刘义等文臣武将而言,他们从内心说也不想皇位之上出现一个半大不小、指手划脚的皇帝。对这些文武群臣而言,国事残破如此,实在经不起一个平庸的皇帝折腾了。除非是个明君,只是明君可遇不可求,那么退而求其次——虚君。
官家但居禁中,外事皆由干臣做主。垂拱而治,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只要做一件事,成为天下臣民的精神象征就行。
所以,这个赵旦完全符合中外利益。自驻跸崖府后,苏刘义、马南宝已多次上疏杨太后,请求尽快把赵旦接来,以免有变。初时杨太后尚抱有幻想,生怕接赵旦过来,会威胁到自家皇儿的帝位。但几个月过去,祥兴少帝赵昺始终没有消息。每过一日,便多添一分绝望,最后连其兄杨亮节都加以劝说。杨太后万念俱灰之下,只能同意朝臣所请。
因此,对苏刘义等人而言,这孩童就是未来的皇帝啊!就在眼前被摔被骂,岂能不失色。幸好赵旦无大碍,事情也圆了过去。
小插曲过后,再也无事。上百新附军把七艘商船连人带货全查了一遍,在江宗杰滴水不漏的安排之下,什么都没查出来。
刘忠孝与色目军将低声商议一会,抬头对苏刘义等人大声道:“琼州近日海禁,半月之内,片帆不得过海。尔等须转向雷州停泊,静等元帅解禁令方得渡海。”
苏刘义心头一沉,与江宗杰互望一眼,苦笑拱手:“将军,能否通融一二……”
刘忠孝还没说话,色目军将冷冷打断:“元帅之令,谁敢违抗!再敢多言,你们这些船连雷州港都去不了。你信是不信?”
苏刘义看了身侧的江宗杰一眼,后者微微摇头,示意不可再争,另想法子。
人在屋檐下,还能不低头?
苏刘义心中暗叹,只能另想办法,尽一切努力在阿里海牙大军攻城之时,输送义勇,为行朝解困抒难。
阿里海牙这样做,是为防止海商窥探军机,向行朝报信,所以直接封禁海。他估计用不了一个月,也许半个月,就能把垂死挣扎的崖府行朝一举灭亡,届时再开海便了。至于海商们的损失,则不在他考虑范围内。
检查毕,元军撤开包围,商船转舵,使向西北。
色目军将与刘忠孝并立,望着远去的帆影,想起锦盒里的珠光宝气,再按捺不住,三步并做两步转身进舱。在他身影消失后,刘忠孝仍立于船艏不动,眼睛流露出一抹与粗犷面孔不相称的精明,低声说了一句:“苏刘义,昔日你饶我兄长一命,今日某放你一马,你我的账两清了,来日战场相见,休怪刘某无情!”
--
第一百二十二章【预备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