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丰子恺作者:丰一吟
第20章
“女婿落泪,珍珠落地。”是的,爸爸对外婆的感情非同一般。他没有封建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何况她是自己的岳母,1937年逃难出来共渡患难的长者。
虽然客居他乡,爸爸还是为外婆举行了简单的殡葬仪式。那时通讯不便,岳英哥一家还没有闻讯赶来。爸爸便以外婆的语气写了一副挽联:
我无遗憾,但望于凯歌声中归葬故里;
尔当自强,毋须在国难时期重振家声。
这“尔”,指的是岳英哥。抗战胜利后不久,岳英哥一家去了台湾。子女都很有出息。
外婆的棺材就葬在我们去正街路过的那些坟墓附近。谁知刚落葬不久,就被盗墓。大概因为爸爸名气太响了,盗墓者不了解知识分子大多是两袖清风,以为其中一定有金银财宝。妈妈哭了一场。爸爸叫人把坟墓修复,派连新日夜守护,直到坟土干了。
胜利后,棺木由水路运往故乡。不知为什么(可能是中途要转运吧),起初要有人护送一程。这任务由华瞻哥承担。对万事都要担心的满娘再三叮嘱华瞻哥:“你上了船,一定要把鞋带解开。万一有什么情况,跳水方便些。”
外婆是崇德人。(离石门18里。)棺木送到崇德落葬以后,据说又一次被盗墓。唉,名人难做啊,要累及岳母被盗墓两次!
终于胜利了
1944年的中秋,月明如昼,全家十人在沙坪小屋团聚。爸爸心情欢畅,多喝了几杯酒,没怎么赏月就睡着了。次日醒来,在枕上就填了一首“贺新凉”词:
七载飘零久。喜中秋巴山客里,全家聚首。
去日孩童皆长大,添得娇儿一口。都会得奉觞进酒。
今夜月明人尽望,但团骨肉几家有?
天于我,相当厚。
故园焦土蹂躏后。幸联军痛饮黄龙,快到时候。
来日盟机千万架,扫荡中原暴寇。便还我河山依旧。
漫卷诗书归去也,问群儿恋此山城否?
言未毕,齐摇手。
其中“幸联军痛饮黄龙,快到时候”后来改为“只相思江南风物、旧时亲友”。估计是政治上的关系。因为抗战胜利的原因曾有三种说法。这里就不去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