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作者:肉色屋
王府的第三天才去看了她一下。
过后终于太医院里和胤禛相熟的陆太医上门了,接着恭喜了胤禩和阿颜觉罗氏一番,侧福晋有喜的事情总算在王府内部公开了
94利器
这一年的秋审终于落幕,皇宫各处也基本完成了为皇太后八十圣寿而进行各种布置。景郡王府内为皇太后准备的各色礼物也都已经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库房,只等献上,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然而,胤禩并没有轻松的样子,相反的,他神情凝重,他正在等着一个人。本来胤禛也应该在,可是皇帝把他急召了去,所以只有胤禩等着。
过了一会儿,莫日根来了,把两个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的盒子放在了桌上。
胤禩掀帘而出,先打开了短的那个盒子,两把精致短小的手枪静静的躺在盒子里。那冷冰冰的枪管子映着火一样红的丝绒,发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来,胤禩觉得自己的血都沸腾了起来。上一次拿它是什么时候?是圣祖六十年,九弟暗地里给他的,可是最终却还是放在那里积灰尘!
胤禩慢慢的伸手过去,莫日根已经在边上说:“福晋,小心。”
胤禩闻言一笑,还是将手枪握在了手里,细细的端详了一遍,问:“这是什么枪?”
莫日根背书:“这是荷兰人的枪,叫哈伯手枪,最是短小精巧。”
胤禩又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如此精巧,还镶着宝石,只怕不是用来打仗的,多半是拿来玩赏的。
那么另个盒子只怕就是长枪了,莫日根已经上前打开那个盒子,双手拿起其中的一支枪,说到:“这是布伦威克式枪,是英格兰人的。”
胤禩想上前接过枪,莫日根却反退一步,笑着说:“这可不是刚才的手枪。这枪足足有十斤重,依我看福晋还是别拿了。”
胤禩才醒神过来,自己现在已是女儿身,而不是昂扬七尺的男儿了,可恨!
不过,胤禩还是说:“难道哥哥忘了我是蒙古人的女儿吗?我们可是马背上的民族!”
说着还是固执的从莫日根那里接过了枪,果然沉甸甸的。
莫日根又在旁边背书:“据说是最好的枪了,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远,而且枪速较一般的枪要快不少。”
胤禩听了大为惊讶,射程已经可以达到三百米了吗?在他的印象中,这样的长枪射程应该不足两百米。那么说,我们果然已经落后了。然后胤禩想到了胤禛,这样一来的,胤禛所做的猜想或许就真的成了事实。胤禩的心情突然就沉重了起来,此前看到枪的那种兴奋和雀跃之情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胤禩默默的放下枪,开始询问莫日根这一次的广州之行。
胤禩抿了一口茶后说:“二哥哥这次辛苦了。若不是此事异常要紧,我也不敢让二哥哥如此为我奔波。”
莫日根切切的说:“这样的话,以后还是不要说了。只不过我还是不明白,王爷他要这些做什么?”
胤禩只好含糊的说:“王爷只是好奇罢了。不过是物品过于敏感,所以不敢明着办,免得引人注意。”
莫日根说:“这我倒明白。还真是幸好有福晋的主意在,叫我假扮了江南的富商去,倒也不引人注意。而且那段时间里,广州都传着景郡王为备皇太后的寿礼,在广州采办的事情呢。一时之间,风头倒是足的很。”
胤禩笑笑不说话。
莫日根又说:“所以福晋和王爷只管放心,这件事情绝对不会有另外的人知道。”
胤禩又特意嘱咐:“跟着和二哥哥办事的人,二哥哥还要好生对待。”
莫日根点头:“你放心,那都是我们家几辈子的奴才了,可靠的很。”
胤禩仍嘱咐:“不可大意了。”
说了这话,胤禩才转了话题:“我听回来的两个奴才说,广州已是遍地黄金了。可真有这事?”
莫日根笑笑说:“可真是能这样说。这一次广州之行,我是大开眼见啊。广州的繁华实实在在的在我意料之外,简直可以用锦绣遍地四个字来形容。不过,十三行的本事也令我大吃一惊。官商勾结已经到了完全密不可分的地步了。”
胤禩才说:“我就是知道这些事情,所以才派了那两个奴才去,他们和现在的粤海关监督关系密着呢。这一次可做了我们的先锋了,年后我们在派自己的人去,只怕很多事情就可以办下来了。”
莫日根这才恍然大悟,为啥那两个奴才行事如此不低调。他当时就想,这不是自己妹子的一贯作风啊。
胤禩又说:“到时候,二哥哥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莫日根点头,又想到昨天玩赏佟佳氏告诉他的事情,忍不住说:“那边可是真有了?”
胤禩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然后厌厌的说:“是真的。而且皇太后护着呢。”
莫日根接着问:“那王爷?”
胤禩说:“王爷总是喜欢的。不过,还不需要我去担心。你叫额娘也别操心,这些事情,我心里清着呢。我们家只管做好要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莫日根还待说什么,绿珠过来说:“王爷回来了。”
胤禩和莫日根忙起身迎接,胤禛已经大踏步的进来了。
莫日根上前请安,被胤禛一把扶住了,亲热的说:“二内兄来了。快快请坐。”
自有人重新上茶,然后莫日根又细细的介绍了一遍两种火枪的特点。果然如胤禩所想的那样,胤禛听到三百米射程的时候,脸色凝重了许多。
过了一会儿胤禛才说:“明日还请二内兄陪我去一个地方。”
莫日根随即应下了。
胤禩却说:“不若去城外员外郎家的庄子。那里是一片旱地,现在已经入了冬,正空旷的很。”
胤禛还在犹豫,胤禩又说:“您的庄子,还安着好些人呢,只怕不方便。”
胤禛听了才说:“既如此,明日就去员外郎的庄子。”
胤禩对莫日根说:“还请二哥哥明日未时在西城门外等着了。”
莫日根还震惊于自家妹子在景郡王面前如此随便说话的态度,因此听了胤禩的吩咐只有点头的份。
胤禩又说:“可先去庄子看看,明日里带了一二人也就够了。”
莫日根又点头。
胤禩才回头对胤禛说:“想着王爷和二哥哥还有要紧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
莫日根见景郡王只笑着点点头,自己的妹子就施施然的走了。
莫日根心中的讶异是一阵一阵的,到最后都汇成了一个念头,原来乌力罕再三的对我们说不用为她担心这些话竟然不是劝我们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看这个样子,乌力罕在这位王爷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
莫日根回过神来,便给胤禛将这火枪从里到外的讲解了一边,怎么装火药,怎么卸枪管等等。胤禛一边细细的听,一边提一些问题,莫日根始终用知无不言的态度的回答胤禛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人只把两种火枪摸了个够,胤禛才问起了莫日根的广州之行,莫日根又一一回答了。
过后,胤禛再三留了用饭,莫日根再三拒绝才回了自己家。
晚上向着保柱、佟佳氏等人描绘了一遍今日的所见所闻,一家子因为阿颜觉罗氏怀孕而低沉的心才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莫日根又趁着城门未落,派人去庄子上低调清场。
胤禛在书房里摩挲着放在盒子里的长枪,思考着事情。
胤禛心中明白的很,明天的试枪,不过是胤禛自己心里存的最后一丝侥幸罢了,而自己的内心其实已经认定了那唯一的会产生的结果。而且这段时间内,胤禛并不是盲目的等着火枪的来到,他在暗中已经开始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在他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火枪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在军队中普遍应用,更准确的说火枪几乎在军队里还是绝迹的。意料之外的是从他的那时候到现在火枪还是有了一定进步,而且最好的火枪只是在秋狄的时候在皇帝的命令下被使用。
胤禛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拿起火枪,扣动扳机时全身的血液几乎都流到了那只食指上,以及在那声枪声中恍惚的意识,这一切都带给了他毕生难忘的记忆和经历。胤禛想起自己对这种百步之外就可杀人的利器产生的敬畏之情,但是想不起到底是什么使得圣祖和他都没有将这种利器去装备自己的军队呢?红衣大炮从出现以后就一直是战争中的利器,被朝廷所倚重。那么这可随身携带的火枪呢?
是他们害怕它被其他人所掌握?还是他们害怕汉人们用它来反对满人的统治?或者是他们害怕它一旦被军队掌握他们就再也无力控制?
胤禛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天色晚了尤不自知。
苏德业悄无声息的进来重新给胤禛换了一杯茶,茶碗盖放下去的时候,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响声,总算是把胤禛从思维的迷雾中惊醒了过来。
胤禛一看天色,再一看桌上的自鸣钟,竟然已是酉时过半了。
胤禛刚想说一声传膳,苏德业轻轻的禀报:“主子,福晋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了。”
胤禛听了立即瞪了苏德业一眼,边走边骂:“没眼力的奴才,怎么让福晋在外面等着!”
苏德业心里极委屈,是福晋非说不能打扰爷,不让我回的,不过也只敢心里想想,嘴巴还是紧闭的。
胤禛两步走到门口,看到胤禩披着紫貂的披风,双手袖在暖套里,静静的站在那里,看到他一出来,才牵起嘴角一笑,映的眼睛亮晶晶的。
胤禛又疾走几步到了胤禩面前,抱怨似的说:“来了怎么不进来呢?在这里站着,白白的挨冻,伤了身体怎么办?”
说完,一面把胤禩拉进了书房,吩咐苏德业上一杯滚滚的茶来。
胤禩才有机会说:“哪里会这样经不住呢。再说我也没站多久。”
胤禛摸了摸胤禩的脸,才一触手就感到透着一股凉气,说:“脸都冰了,还说没多久。诓我就这么有意思呢?”
胤禩接了苏德业上的茶,抿了一口,才说:“知道您在想事,所以不敢来打扰。”
胤禛拉着胤禩的手,在暖坑上坐了,才开口:“你身边的奴才干什么的?叫你这样巴巴的站在冷风里!也不劝劝。”
胤禩就说:“我想着您的肚子肯定会提醒您用膳呢,才就以为一会子就好了。不想还是要了点时间,这不叫人重新热着去了。”
胤禛说:“你也没用膳。”回头对苏德业说:“去吩咐,爷和福晋要用膳。”又对胤禩说:“就这里吧。”
胤禩只笑而不语。
苏德业出门飞似得去了。
胤禩自服侍胤禛净手。
作者有话要说:为地雷的补更
话说,我好像还欠好几个,是不是啊,
95利器必须在手
二人和和美美的用了膳,胤禛对胤禩说:“今儿,就歇在这里吧。省的来回走。”
胤禩很无所谓歇哪里不是歇呢,就点头了。
眼见着里面的暖阁的桌子上还摆放着火枪,胤禩便说:“王爷,可是一整个下午都在琢磨那火枪了。”
胤禛听了,就叹了一口气:“我今日看了这两把火枪,这短的也就算了,可这长枪实在是令我吃惊。”
胤禩心里想,是啊,我也吃惊的很,想不到红毛子们的火枪这样厉害了。
胤禛在胤禩专注的目光中接着说:“这火枪能够在三百米外取人首级,你想想如果有这样一支军队?”
胤禩吓得手抬在了半空中半天,才又慢慢的放下了。
有这样一支军队?有这样一支军队!简直就要天下无敌手了!
等等!等等!如果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皇帝难道会没有吗?这样一支掌握了利器的军队,受益者到底是谁?即使大清没有射程三百米的火枪,可是也有射程两百米的火枪,皇帝为什么将它束之高阁?如果乱党也掌握了这样的利器,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汉人可从来没有放弃反对大清的动作!
胤禩不能在往深想了,这已经是不可接受的状态了。
胤禩看着胤禛,想着年轻气盛,果然冲动,而且还是不计后果那一种。
胤禩想着怎么开口劝住了胤禛,又不伤他的自尊。
不想胤禛接着说了:“想到有这样一支军队,我忍不住就热血沸腾,可是也身置冰窖了。”
胤禩一听,咽下了嘴边的话,决定静静的听着。
胤禛果然又说:“想我大清向来以骑射为重,当年八旗铁骑踏遍万里山河,才有了现在的大清盛世。可是,我今天却在想再这样的长枪下,八旗的铁骑是否还能畅行无阻?”
胤禩心中已经罗列好了理由,准备开口了,但是胤禛又说:“只这样一想,我心中已经是惶恐之极。若是俄国人有这等利器,西北顷刻之间就要易于他手。”
胤禩谨慎的开口:“我听说长枪开一枪要费好些时间,比射一箭慢多了。等着他们开第二枪的时候,我们的强弓弩箭早已到了他们的身上,大清的铁骑也已踏过红毛子们的尸体了。”
胤禛听了看了胤禩一眼:“你说的我已是想过了。可是若是他们制成了连发,又或者他们有无数人拿着长枪,这个开完了那个开,我们的铁骑如何近得了身?”
胤禛一个下午已经把种种设想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在脑中演练了好几种火枪和骑兵对决的场景。
胤禩想开口说,俄国人只是你的想象,可是你如果将火枪在装配军队,大清就会立即危危可及,我们爱新觉罗氏就将立刻滚回盛京老家了,或者盛京的老家都保不住了。
胤禩咽了咽口水,才开口说:“可是这么多的火枪造起来就不容易,还要配上这么多的火药,不是更难吗?”
才说了一句话觉得嘴巴干,端起茶抿了一口,又道:“如果火枪装备到军队里,若是,若是这支军队不听话了,可就出了大乱子了。”
胤禛听了目光灼灼。本来胤禛是无意在自己的福晋面前透露皇帝害怕汉人,皇帝害怕乱党,尤其是有可能掌握利器的汉人加乱党。可是她却想到了,这怎能不叫胤禛惊讶。
胤禩在胤禛的炙热的目光下,按下狂跳的心,继续说:“一支军队不听话,总还有解决之道。可是若是多支军队俱是各自为政,大清将会如何?而且若是军队里随处可见这火枪,只怕要流传出去就不是难事了,到时候流传到乱党手里,朝廷又将会如何?”
胤禩停了停,才接着说:“您看,这些我都想到了,只怕皇帝也早就心中有数。是不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军队里才没有装备火枪?而且,兵部那些人为什么不提?那么多总督为什么不提?那么多将军为什么不提?这些事情,您不能不想。”
胤禛只是盯着长枪不语。
胤禩接着说:“而且您看,您之前还答应我要好好想想,先琢磨好了怎么改进火枪,再做其他。您现在怎么就着急了呢?您现在是王爷了,可是要真敢提这样的只有问题没有解决办法的条呈上去,那也是不妥的,更何况这事情本身就已绝对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到时候,皇帝会怎么看您?会不会就认为您有了什么心思呢?即使皇帝相信您,可是别人呢?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些可都是被古人以身试法验证过的真理。”
胤禛在心里不得不承认胤禩做的设想都很有道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些发生后果将不是他会期待的。不过,他心中更惊讶的是胤禩竟然能从这件事情中想的这么多这么远,他所说的这些事情的后果本身倒并不是胤禛关注的重点了。所以胤禛决定继续沉默,他要看看自己身边的这个人还能想多深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