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作者:肉色屋
胤禛。
胤禩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实在是难怪这些人等,就现在这个局面,他不就是等同于胤禛么。而且现在,胤禛的统共只有一个儿子,又有他自己和胤禛努力在人前的作秀,那些人等如果能够明白他有异心,那简直就是奇迹了。
胤禩突然就有点烦躁,站了起来,连续的走了几步,又停住,转身又走。
只是还没有等到他走的心平气和,外面绿珠就上来说:“主子,于敏中夫人来访。”
胤禩停下了,目光带了疑问。
绿珠上来说:“是突然来访的,有婆子拿了帖子,又暗暗的说于夫人已经在路上了。”
胤禩脑筋转的飞快,如此匆忙,必是有要事了。
又想到如今的军机之中,他们正缺一中流砥柱,于敏中一贯圆滑,这一次真是机会难得。
胤禩吩咐:“见。”
绿珠自下去准备。
两柱香的时间内,胤禩和于夫人已经分主客坐下喝茶了。
客套话过去以后,胤禩等待于夫人进入正题,果然于夫人不负胤禩所望,说道:“福晋,妾此次突然来访,实在是有一事相求。”
胤禩听到这样直白的话,心里越发料定是大事了,但是口中还是谦虚道:“夫人莫要如此。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若是我能够相帮的,我一定尽力。只是夫人也知道,我一向居于内院,这外面的事情又一向不太管,只怕未必能够帮上忙。”
于夫人脸上还带着笑容,可是其实这笑容已经不太自然。
于夫人深吸了一口气,才说:“福晋,妾此次前来,虽然冒昧,但并不是妾一个人的意思。”
胤禩的眼睛闪了一下,心里暗道看来是天大的事情了。
于夫人见胤禩并不接话,又说:“若我家老爷能过此关,我全家日后必以福晋马首是瞻。”
于夫人这话一出,就感到自己整个人被胤禩的目光都笼住了,她整个人都忍不住一阵轻颤。
然后又感觉到那目光又一下子撤了回去,于夫人顿觉身上压力剧减。
胤禩收回目光,轻轻的说:“请夫人慎言。”
然后又说:“夫人可知,刚刚夫人的话已是其心可诛了。”
于夫人终于跪倒在胤禩面前。
胤禩站起来,轻轻的将于夫人扶起,又缓缓的将她按在椅子上坐了,又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了,才说:“夫人,请说吧。”
于夫人听了此话,抬头看胤禩,见胤禩一派镇定,也立即明白过来自己这是压对了。
果然,这位福晋最终要的还是她自己的势力。
于夫人心中一阵欣慰,果然还是女人最了解女人。哪怕外面传说景郡王对福晋如何恩爱如何敬重,哪怕福晋现在育有王爷唯一儿子,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现在姬妾众多未来姬妾只会更多的男人的妻子,她最需要的就是保障她未来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让她在失去宠爱失去青春的时候,仍然可以让她岿然不动,仍然可以让她立于不败之地。
于夫人在胤禩的再一次示意下,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胤禩听了以后,在心里讶然失笑,这于敏中怎么会如此不小心?
却原来于敏中等人与奏事处的太监勾结,以获知皇帝的朱批。
这事情当然不是第一次发生,自然的于敏中也不是怎样干的第一人,只是他是倒霉的被发现的第一次第一人。
胤禩一方面失笑,一方面却也觉得此事果然颇为棘手。
因为这是对皇帝皇权的绝对挑战!
于夫人看到胤禩微蹙的眉尖,心是不住往下沉,往下沉。
终于在她还没有沉到底之前,胤禩说话了。
胤禩说:“此事干系甚大啊。”
于夫人听了此话,升起了一丝希望,快速的说:“妾也知此事实在严重,因而才厚着脸来求福晋。求福晋,救我家老爷于危难。”
说着又跪下了,胤禩这一次并不叫起。
他拧眉细想,又如何救于敏中,救了于敏中以后,于敏中会不会被皇帝厌恶?
胤禩开始在心里过了一遍如今的各位军机大臣,又分析了当前的形式,心里有了决断。
这才对于夫人说:“夫人快快请起。”
于夫人这才缓缓起身,已是不敢坐,只在一旁站着了。
胤禩开始问:“此事如今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于夫人立即献上最新进展:“皇上震怒异常,已经命慎行司将涉事的太监们拘了起来,如今只怕正在问话。”
胤禩听到这里,心里舒了一口气,皇帝用慎行司,看来他还顾着自己的面子不欲将此事闹大。
这样一来,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只是这样的事情他作为一个女子是插不上手的,只能借助于他人了。宫里的惇妃,虽然正当宠,可是这样的事情她却也不好办。胤禩的脑筋转了又转,认为能办此事的这世界上唯有一人而已。
幸好他对此人了解甚多,足可对症下药。
胤禩又多费了一些时间沉吟后才说道:“我听闻夫人家中老夫人仍然安在?”
于夫人琢磨不透,只好说:“福晋善闻。妾的母亲确在妾家奉养,只是老母亲已卧床多年,不见外客了。”
胤禩接着说道:“我还听闻于大人和夫人一向视母至孝,平日里都是亲手侍奉汤什起居。”
于夫人更加犹疑不定,可是又想起和这位福晋的少数几次接触,这一位从来都是有的放矢的,因而恭敬的回话:“百事孝为先,况妾的母亲又一向是个慈爱人,如今妾和老爷为人子媳奉养母亲最是自然不过,不值得福晋如此挂怀。”
胤禩笑了一笑:“夫人这一片话语虽然平平,可是更叫人见得真心。”
胤禩停顿了一下,又说:“想来老夫人心中也时时刻刻日日夜夜的挂念于大人和夫人。”
胤禩又停顿,看着于夫人,于夫人仍然不解,胤禩又接着说:“此番于大人触怒了皇上,若是老夫人听了,免不了要忧心忡忡。这样一来,老夫人只怕要身子不好。”
于夫人听了想立即开口表示,这样的事情老夫人是绝不会知道的。
可是胤禩还在说,她只好把话吞了,只听胤禩又说:“于大人和夫人自然要为老夫人多方求医。夫人既然到了我这里,我自然要为老夫人找一个好大夫,才能令老夫人药到病除。”
于夫人还是满眼的疑惑。
胤禩又说:“如今为老人家看病这方面,医术最高的自然是寿康宫里的孙正孙太医了。”
于夫人觉得自己抓到了什么,但是又转眼即逝了,只留下满腔的疑问。
胤禩只好说:“这件事情若是有太后她老人家说项,就十拿九稳了。”
于夫人看着胤禩,又将胤禩的话,从头到尾的捋了一遍,这才明白了胤禩前面的话,也明白了胤禩不仅准备帮忙而且连怎么帮都已经设计好了。
于夫人忙跪下道谢:“妾回家后立即按照福晋的意思准备。”
又说:“福晋大恩,妾终生不敢忘。”
胤禩边说边扶起于夫人:“夫人何必如此,夫人应承前诺已是足以。况如今你我之间,又何必如此客套。”
于夫人听了正色道:“君子一言九鼎,我虽妇人,但也必守承诺。”
胤禩听了只是一笑,并不说话。只心里想着,这船上了就下不去了。
于夫人也在此事言说告辞,胤禩嘱她尽快行事,以便她明日进宫之计,办妥此事。
于夫人不敢耽误,立即告辞而去。
142、落幕
第二天胤禩带着绵慧和绵宁进宫。
在寿康宫让绵慧和绵宁撒娇买痴了侍奉了皇太后以后,胤禩才笑意盈盈的开始了今天的最终任务。
胤禩浅笑:“太后娘娘,我前些日子得了一件物事,可叹自己没见识,今日进来,我就将它带上了,好叫太后娘娘帮我品评品评,看这物事是否是宝贝?”
皇太后听了呵呵的笑:“什么好东西啊?值得你非这个心。”
胤禩只笑不语,命杨和福拿了进来,又双手奉到皇太后面前,然后才慢慢揭开了盒子。
皇太后虽知胤禩是有心卖弄,可是到底还是被胤禩引得好奇心高涨,因此也就全神贯注的盯着了盒子。
只见那盒子慢慢的打开,起初露出来的不过是一方白色丝绒,接着是一线透着莹润润的碧绿,慢慢的这碧绿之中又渐渐的参杂了红色。
皇太后眼睛看着,心里也不停的估计着这物品的样子,从她目前看来这只怕是一块略大的翡翠,只是这大小加上这质地倒也属难得了。
直到胤禩完全将盖子揭开,并且打直了放在皇太后的面前,皇太后才身不由己的定睛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了目光。
这确实是一块上好的翡翠,只是这翡翠中间那些红色却足以让人称奇,它们竟有了一个观音大士的轮廓。
胤禩从容将这块翡翠取出来,双手奉到了皇太后面前,请皇太后观赏。
皇太后接了过来,左右上下的揣摩了一阵,才说道:“这可真是好东西。”
胤禩笑着说:“可见真是个好物了,竟能得您的夸奖。”
皇太后听了胤禩的话也是一笑,手里仍然拿着翡翠把玩:“最难得的是这中间竟形成了观音大士的像。”
胤禩闻言故作惊讶:“哦?我竟未曾发觉。”
一边说着,一边凑上去看,然后又说:“果然如太后娘娘所说,真是观音大士的像。”
皇太后看着胤禩如此诚恳的做派,忍不住问:“难道你之前都没有看出来?”
胤禩故作难为情的道:“我只是觉得这形状挺特别的。”然后才又露齿一笑:“看来它还是和太后娘娘有缘,要不然怎么就让太后娘娘一眼看出来了呢。”
皇太后听了这奉承话也笑了。
胤禩再接再厉:“既如此,我就将它留在太后娘娘这里,反正我是那个没缘的。”
皇太后对这翡翠其实也是由衷喜爱,况且她也知胤禩这是准备敬给她的,但胤禩如此知情识趣,她也准备回报一二,况她也一向是喜欢胤禩的。
皇太后笑着说:“舍得这么个宝物?”
胤禩仍笑着说:“谁叫它和太后娘娘更有缘呢。”
皇太后也就爽快的说:“那行,我啊先替你收着了。”
二人又品评、把玩了一阵以后,才将盒子重新关上了。
皇太后喝了茶以后,看着胤禩说:“你啊,这无事献殷勤的,是不是有遇到了什么事情了?”
胤禩闻言又恰到好处的露出惊愕神色,然后又当着皇太后的面收敛了才说:“真是什么事情都瞒不过太后娘娘您。我这徒弟啊,注定要再老师傅面前落败的。”
皇太后又被胤禩哄的笑了一次。
胤禩才正色说:“我正是有一件事情,想求太后娘娘。”
皇太后放下茶盏,才慢慢的说:“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胤禩便笑着说:“我啊,想借太后娘娘身边的孙正孙太医一用。”
皇太后已经做好准备要听到一个令她为难的消息,不想却听到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顿时了楞一下,过后才说:“你不舒服了?还是你家里?借他做什么?”
胤禩仍笑着说:“太后娘娘放心,并不是我,也不是家里的。”然后才慢慢的收了笑容:“于敏中大人的夫人,前些日子她家的老夫人病了,于大人和于夫人在京城广求名医,怎么正好遇上了,于夫人也就求了我。我看着于夫人实在是孝心可嘉,又想着太后娘娘您这里有这位一位人,就大着胆子应下了此事,所以这不今天就来求您了。”
皇太后听了才说:“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值得你这样,你只管唤孙正去就行了。”
胤禩听了大喜道:“谢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您总是救人于水火之中。”
这话一说完,胤禩也不等皇太后垂问,开始接着说:“太后娘娘,您是没看见于夫人急的样子,可怜平常一个温文尔雅的夫人,这会子急的嘴上都起了火燎子了。我还听说,于大人也是夜夜的侍奉在老母亲身边,可叹于大人白日里还要为皇上排忧解难,这日子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然后又高兴的说:“这下子可好了,有了孙太医,与老夫人一定能够药到病除,于夫人也能够好好歇一下,于大人也能够更好的为皇上办事了。”
皇太后听胤禩一气儿说了这么多,但到底没有把她最关心的事情说道,便问:“于老夫人这是怎么不好了?”
胤禩听了便心领神会的往下说:“要说这于老夫人其实已经是卧床多年了,这一直以来就是于大人和于夫人衣不解带的近身侍候着,前些日夕被风一吹,这病就突然起了,看了好些个医生,都不见起色,这不于大人和于夫人就急坏了。”
皇太后顺着胤禩的话:“这于敏中和他的夫人还真是两个孝顺的。”
胤禩接着又说:“太后娘娘您说的是。于大人和于夫人最是孝心可嘉,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都将这事都做平常事,每次别人一提起,二人均说他们侍母如此实在还不抵上母亲养育之恩的万分之一。”
皇太后听了颇为感动:“真真是难能可贵。”
胤禩其实很明白自己这是击中了皇太后内心深处的软肋。皇太后如今靠什么,无非就是皇帝的孝心,所以皇太后对于这样的事情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胤禩继续说:“可不是么。于大人可说是当代的楷模了。您看他为臣,现为军机的一员,想来必定是对皇上忠心耿耿,您再看他为人子,又侍母至孝,可以说真是忠孝两全之人了。”
皇太后听了也说:“这样的人,真该好好褒扬一番,让世人都向他学习。”
胤禩献计:“我听于夫人说于大人最近朝堂家里两处忙碌,消瘦了很多,太后娘娘向孙太医吩咐一声,让他也顺便给于大人把把脉岂不便当?”
胤禩接着说:“于大人感受到太后娘娘您的关怀,日后一定会更加尽心的为皇上办事情。”
皇太后乐意的说:“你这主意好。”
说着就叫人传了孙正过来,期间还对胤禩说:“救人如救火,我们就不要耽搁了,今天就叫孙太医去于府一趟。”
胤禩听了大喜,又对皇太后说了很多奉承话。
然后才带着两个一直外面玩的孩子告辞了。
这一天晚上,于夫人就派人过府,对胤禩千感谢万感恩。
其实这件事情对胤禩来说,它还没有完,因为它还没有传到皇帝耳朵里。
然后这一天的晚上,王府迎来了它的另一位客人。
胤禩带着苏德业和杨和福见了这一位客人,让座以后,才说:“有劳孙太医了。”
孙正躬身回礼:“福晋这话小臣受之有愧。小臣即为医生,救死扶伤本是应尽之事。”
胤禩一笑,道:“孙太医的医德医风一向德高望重,倒是我一派小家子见识了。”
孙正听了立即站了起来,然后才说:“福晋快快不要这样说,真是羞煞小臣。小臣受过王爷大恩,一直苦于无以为报,如今总算有了机会,能略尽绵薄之力,小臣感激福晋给小臣这个机会。”
胤禩又笑着请孙正坐下了,然后又问了于老妇人和于敏中的脉案。
孙正少不得一一回答。
胤禩到了最后才说:“明日还有一事要请孙太医援手。”
孙正听了便道:“请福晋吩咐。”
胤禩笑着说:“请孙太医在辰时去寿康宫向皇太后汇报一下于老夫人的严重病况。”
孙正听了以后道:“这本是小臣应该做的,小臣理应向皇太后禀报。”
胤禩笑着说:“请太医到时候不要误了时辰。”
孙正听了一怔,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说道:“小臣不敢不准时。”
胤禩一笑,拿起了茶盏,孙正知机告退。
又有杨和福相送,暗地送上荷包一个。
第二日,孙正刚刚向皇太后汇报完,还没有离开,就碰到了前来给皇太后请安的皇帝,皇帝见了他,不免要问几句皇太后身体如何的话,然后接着顺当的知道了孙正在此的原因,然后皇太后又感叹了于老夫人、于敏中、于夫人等等等等。
皇帝作为一个为天下人表率的孝子,自然不会反驳自己老娘的话,所以他不但听着而且同时还符合几句,表示自己赞同观点。
然后从寿康宫出来的皇帝才慢慢的意识到,他这一次必须轻轻的放过于敏中,因为他不能拿一个刚刚被皇太后恩赏过的人开刀,那会被世人诟病。
所以当皇帝回到东暖阁,皇帝的脸上是黑的,再见到了跪在东暖阁门前的于敏中时,皇帝的脸就更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