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丰子恺作者:丰一吟
第25章
学外语最难攻的是文学作品,于是他不读别的,专拣文学原着来死啃。起初选的中俄文对照本来读;后来又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原着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原着。两部书同时并进。那时他还有作画、编书等任务,以及种种社会活动,会议也很多,读俄文原着是利用空余时间。两厚册《战争与和平》原着,花9个月的时间读毕。不久,又读完了《猎人笔记》,并花了5个月5天的时间把它译出,于1952年年底译毕后,交吴朗西先生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1955年国家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了这个译本,把它列入“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重新出版。当时因爸爸忙于其他工作,就叫我代他校对一遍,并撰写序言。
那时不像现在一样丰衣足食,而且缺乏健康知识。我家收入也不丰。爸爸那么消耗脑力,却得不到较好的营养。常常头晕,有一次竟在楼上晕倒了。妈妈在楼下,没人知道,最后自己醒了爬起来。据说是脑贫血所致。但他仍然学他的俄文,译他的书。
说起俄文,我的俄文还是在爸爸的鼓励下学起来的呢。我于1949年下半年在3个学校兼任了一学期图画教师后,十分不喜欢这工作。因为图画课不受学生重视,尤其是怀远中学的学生,上图画课就等于休息,可以在教室里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谁来睬我这个21岁的女教师。再说,那时教图画课,是在黑板上画了让学生临摹。我哪里会即兴创作,就是到了现在也还是不会。当时我就在家里靠爸爸的帮助预先在纸上画好了,带两枚图钉去挂在黑板上。有的画压根儿是爸爸代画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这种教法是弄虚作假,毫无事业可言,我不喜欢。所以只教了一学期我就央爸爸替我通过曹辛汉先生介绍到金科小学教语文数学并当级任教师(即班主任)。但他们把学生最吵闹的一班让我教。我既吃粉笔灰又受学生的气,加之和爸爸一样营养跟不上,而且我家所住房子是人口稠密地带,贴邻同样一幢房子就住着13家房客,我们都是生煤球炉子倒马桶的,空气哪里会好。半年下来,1950年暑假校方正要发展我为共青团团员时,我患了肺结核。于是辞去职务,爸爸陪我到杭州那湖边小屋(软姐满娘还住在那里)休养了近两个月之后,回上海继续在家休养。
休养时期没事做,爸爸就勉励我学俄文。开头是他教我。爸爸学俄文是只看不读,所以发音较差。我们去杭州期间,曾请软姐的同事、跟了丈夫王季梁教授入了中国籍的名叫德孟铁的德国人教我们发音。
1951年初,我进了上海俄文专修学校。一年后毕业,插班入中苏友协附设俄文学校(夜校)。还在读俄校期间,钱君匋先生创办的万叶书店让我白天去当编辑、校对兼抄谱。以后又和爸爸合作或自己独立,译了不少苏俄音乐美术文学方面的书。我觉得自己学俄文是对路了。因为有原作者在掌舵,我这译者只要划桨就可以了。这工作符合我只会临摹不会创作的性格。
1953年4月,爸爸受上海市陈毅市长聘请,当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务委员,馆方每月致酬100元。从这时开始,爸爸每月有了固定收入,生活大大得到改善。
爸爸的好友叶圣陶先生当时担任着北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之职,他鼓励爸爸把苏联的音乐美术教育法多介绍些进来。于是,爸爸和我合译了《中小学图画教育法》、《音乐的基本知识》之类的不少教育参考书。当时正彷徨歧途的美术老师这才敢教学生作写生画了。苏联“老大哥”也是从教写生画着手的,谁敢反对!爸爸从此也开始有了较多的稿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