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下一个转奇 > 下一个转奇第41部分阅读

下一个转奇第41部分阅读(2 / 2)

其实胤禩这一边说了这句话以后,也不住懊恼,怎么说了这样的话呢?这话实在不是他该说的啊!

又看着胤禛一脸想反驳的样子,心里的懊恼却又全消。噎住了吧!不能反驳了吧!心里暗乐。

不过到底胤禩还想着这个时候不能得罪胤禛,因而岔开话题:“王爷想皇帝会让谁去呢?”

胤禛心里也正懊恼的很,见胤禩善解人意的在这上面没有多做纠结,思路就被胤禩引导过去了,这个问题真是值得好好想一想。

皇帝会派谁去呢?

作者有话要说:10日更,终于做到了!

大家要感谢不在妈妈身边的某白家小公主,也要感谢某白家不辞辛劳的皇太后,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10日更哦,

明天休息,后天继续更

136落定

胤禛开始过滤人选。

先从附近的总督开始过滤,觉得都调无可调。然后是巡抚的人选,过了一遍以后,觉得只有让陕西的巡抚毕沅或可能兼任此职。如果皇帝从京官中选,兵部尚书本是兼任,兵部的侍郎中满员的期成额和奉宽皆已年老,两位汉侍郎周煌和蒋元益就更加不可能了。皇帝想派一个人去还真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然后一个人选跳到胤禛的脑中,福隆安。如果皇帝这个时候派福隆安去,先让福隆安在后方做支援工作,然后战争结束以后,再顺理成章的留下来,接管大军,倒也是便宜非常啊。

可是福隆安一走,步军统领的位子就空出来了。丰升额还在战场上,皇帝不可能这个时候将他调入进京。那么此时的步军岂不是会自乱?

胤禛自己这么一想,立即被这个结果惊呆了。

再想下去,胤禛都要以为是自己派人到贵州、直隶两地打着明山的名头在走|岤了。

这样的结果实在对他是太有好处了。

看来当务之急,不是想谁去接替明山,而是怎样让弘历不想到这一层了。如果弘历想到了这一层,以为他在谋夺九门提督之位,这真是不死也要脱好几层皮啊。

这样一想,胤禛真是耳后流汗。

一方面胤禛想狂叫这到底是谁坑爹要陷害他啊!

另一方面,却也实实在在的自己对自己说,机会来了,机会提前来了。

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之下,胤禛实在难以维持自己始终保持同一个表情上,况且这是在王府里,这是在胤禩面前呢。

所以胤禩看着胤禛不断变化的神情,心里不住感叹啊。

胤禛很快做出决定,第一不能放过到了眼前的机会,同时不能让弘历往这方面去想。

这样一来,只有兵行险招了。

胤禩看着胤禛眼中突然光芒大盛,知道胤禛已经做出了决定。

胤禛看向胤禩,正看到胤禩希翼的眼光,一下子就按捺不住自己,对胤禩说:“你可知道接下去的事情对我们来说会有多少凶险,又会有多少益处?

胤禩只有佯装不知,不过心里还是奇怪,胤禛这话怎么弯到了这里呢?

胤禛压低了声音说:“我过滤了一边,认为皇帝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要毕沅兼任陕甘提督,不过这个不太可能,因为毕沅和明山的关系并不差,二就是皇帝从京师派人过去。”

胤禩听了,心里说好极了,你想到了。

胤禛接着用低沉的声音说:“如果皇帝从京师派人过去,他最好的选择就是福隆安。福隆安历来是皇帝的心腹,而来福隆安几年之前曾经也上过战场,所以皇帝派他去,最是放心。”

说到这里,胤禛的声音更加的低沉下去:“福隆安一走,步军统领的位子就空缺了。无论谁是下一个步军统领,对皇帝只怕都不可能像福隆安那样了。你说,皇帝要是想到了这一层,他会怎么看明山到处走|岤的事情?”

胤禩被胤禛一问,就意识到自己的计划中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皇帝。

如果皇帝想到这一层,皇帝绝对会认为这是胤禛在谋夺步军统领之位,这样一来,他们的处境真是危险的不能在危险了,而且胤禩的计划也是功亏一篑。

胤禩的冷汗也从背上慢慢的沁出来。

他以为自己算无遗策,以为自己必能如履平地,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大的一坑,不,这简直就是万丈深渊,一跌下去,立刻粉身碎骨。

这时候胤禩也急了,完全忘记了对面坐的是他恨不能噬肉吸血的仇人,只想到这是自己同一船上的伙伴了,而且还是一个精明能干、才智过人、谋略出众的伙伴,胤禩带着全然的信任开口问:“这可如何是好?”

胤禛其实说完了以后,并没有很仔细观察胤禩,而且已经开始想着接下去应该怎么样了。

这时候突然听到胤禩声音,虽然胤禩声音里的担忧明显可闻,但是胤禛的注意力仍然被胤禩话中的内容吸引过去,他怎么快就想通了这其中种种?

胤禛开始看胤禩,看到的正是胤禩那双掩不住恐惧和忧愁的眼睛,胤禛立即把升起在自己心中的小小疑问给抛开了,同时心里升起一点小内疚,又让胤禩陪着他一起担惊受怕了。

当务之际,是先安慰自己老婆。

胤禛缓慢而镇定的开口:“无论这是谁下的圈套,我肯定不能如了他的意。”

胤禩点头。对,已经知道这是陷阱了,肯定不能跳啊。

胤禛用同样的语气说:“更何况利用好了,事情反而对我们很有利。”

胤禩点头。对,这我也知道。关键是要怎样才能利用好呢?

胤禛接上继续说:“第一,我要极力为明山说项,不能让皇帝免了明山的职。第二,若是皇帝真免了明山的职,我就自请去陕甘。”

胤禩不能点头了。这样能行吗?若是有人在中间继续使坏呢?然后又恨不得拍自己脑门,谁会在中间使坏啊?看来这计划可行。胤禩稍微放心了点。

胤禛看到胤禩不恐惧之意尽去,心里更加安定了,接着说:“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对九门提督之位表示出一丁点的兴趣来。”

胤禩又点头。

胤禛接着又说:“若是这中间还有人跳出来,那么此人就是谋后主使了。知道了这个人,下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顿了一顿又说:“只是,我实在想不出到底是谁,能设下这样的连环计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这些天,我们就睁大眼睛看看,到底是谁?

胤禩点头。反正你抓不到人的。

然后胤禛接着补了一句:“这事情,你知道就行了,不用让阿颜觉罗氏知道。”

胤禩囧了。阿颜觉罗氏?他早忘记这个人了。

不过胤禩还是说:“可是这事情,她总会知道的。”

停了一下又说:“况且,她知道了以后,必然会来求王爷,这不是正好合了王爷的意吗?

胤禛一想,也对,这样更加自然一点,就对胤禩说:“只是皇帝有话,不欲将此事扩大,所以你把握好分寸。”

胤禩猛点头,答应了。

过了几日的一个夜晚,阿颜觉罗氏果然遣人禀报说求见王爷。

胤禛便去了海棠苑,阿颜觉罗氏到底又长了几岁,又经了大事,沉稳了许多,只是跪在那里,说了一句:“求王爷救我阿玛的命。”

是啊,人生在世性命最最重要。有了它,其他东西才能可盼可期。

胤禛自然扶起了阿颜觉罗氏:“你放心,我不会坐视不管的。”

阿颜觉罗氏又磕头下去。

胤禛叫了她起来,然后才说:“明达如今正做着皇帝的侍卫,这件事情还是先不要让他知道。”

阿颜觉罗氏点头。

胤禛又说:“你如果想对你阿玛说说这件事情,就说,皇帝不愿意他做陕甘总督了,但是叫他现在什么也别做,一切有我。”

阿颜觉罗氏双目含泪,点头答应下来。

胤禛看着,这一天晚上就留了下来。

这几天的朝堂还是那么的平静,明山被参的事情,好像皇帝真的压住了,一丝风儿也不见。

胤禛心里却反而不安,这背后到底是谁?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胤禛对着胤禩反复的把事情一件件的琢磨,还叫胤禩一起琢磨,始终没有琢磨出一个原因来。

终于又过了十天,皇帝又一次的把胤禛叫到了养心殿。

胤禛刚一进去,就趁机看皇帝的脸色,要知道这时候不看,等会儿说不定没有机会,皇帝的神色比上次单独召见胤禛的时候显得平和多了。

胤禛跪着等。

皇帝开始说了,语气挺平和的:“最近,你的差事办的不错。”

胤禛语带惶恐:“皇父夸奖,儿臣实心里有愧。儿臣虽然全心全力的办着差事,只是儿臣能力实在一般,幸好工部衙门有尚书大人福隆安和几位侍郎在,一切都很井井有条。”

皇帝过了一会儿才说:“你差事办得好。我心里也高兴。”

胤禛适时抬头了一下,又低下头去说:“谢皇父夸奖。儿臣必定更尽心尽力把差事办好。”

皇帝说:“起来吧。”

胤禛磕了头才起来,站了。

皇帝接着说了:“这几年,你办了几件差事都做的不错,性子也比以前稳重了,看来是历练出来了。”

胤禛微低着头说:“儿臣不敢一个人居功,差事都是和大伙儿一起办的。”停了停又说:“儿臣蒙皇父厚爱,才有机会为皇父为大清尽一份力,因而儿臣时时刻刻都记着皇父教诲,勤勉、恭谨、不骄、不躁。”

皇帝又过了一会儿才用语气平平的声音说:“你说的对。你虽然是黄带子的阿哥,但是毕竟年轻,各部之中排得上号的人,无论哪个,论才干论资历都比你强。”

胤禛等了一下,直到确认皇帝没有下文了才说:“皇父教训的是。儿臣自那日得了皇父的旨意到了吏部衙门以后,心里就丝毫不敢有托大之心,对接触到个各位大人也都是虚心求教。也幸而,这些大人也都看在皇父的面上,对儿臣也是慈心教诲,儿臣今天才能站在这里,得了皇父的夸奖。”’

说到最后一句,胤禛抬起头微笑的看了看皇帝,自然的也引得了皇帝的目光。

皇帝的手指慢慢的在案几上敲了几下以后,缓缓的说:“不管这么说,你也历练的像回事情了。我问你,你敢不敢主一部之事?”

胤禛错愕的表情完全的显露在皇帝的面前,皇帝看着他,接着说:“怎么?是不敢?”

胤禛稍稍收敛表情,然后说:“儿臣不是不敢,儿臣也知道这是皇父对儿臣的厚爱。只是儿臣想着,各部在诸位尚书大人的管辖之内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儿臣去了,只怕反而不美。”

胤禛看到皇帝眯起了眼睛,就站的更加的恭敬了。

皇帝过了好一会儿,才对胤禛说:“你下去吧。”

胤禛跪安。

胤禛退出来以后,心里想着只怕过几天皇帝就要发明旨了。

果然又过了七八天,皇帝先发了一道谕旨给明山,命他着日进京。

然后,明达趁着空档跑来了,胤禩安排他们兄妹相见,至于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胤禛早已吩咐了阿颜觉罗氏。

不过,胤禩还是遣人留明达晚饭。

然后,胤禛又亲自向明达解释了一通,最后叮嘱他好好当差,遇事要多想。

明达红着眼睛回去了。

接着,福隆安好几天不见,胤禛料想福隆安必是马不停蹄的奔赴了兰州。

明山进京,自然不敢丝毫耽搁,立即去见了皇帝。皇帝当场封了明山少傅头衔,留京了。

第二天发明旨,福隆安为陕甘总督,统领兵马。

同时,又发谕,皇十二子领工部事。

胤禛和胤禩同时舒了一口气,一场风波终于被他们避了过去。

137水祸

胤禩深刻的理解一个道理,让一个焦点成为过去的话,必须有一个新的焦点来代替。

所以,朝堂上很快就爆发出了李侍尧贪污案,而新任的户部侍郎和珅出人意料的接手了这件事情

面对着诡异的局面,胤禛没有做一件多余的事情。他只是安安分分的做着自己的份内事。但无论如何,他始终是所有皇子当中最被看好的一位,因此对他释放善意的人实在太多了。

直至有一天,胤禛烦恼的对胤禩说:“这样下去,皇帝就是不想猜忌,也要猜忌了。”

胤禩心里暗笑。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想当年,他们花了多少心思用于结交、拉拢,而现在局面却是完全的一遍倒。

胤禛又烦恼的说:“没有其他办法了,我只有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了。”

胤禩劝和:“王爷,又何必如此。很多事情过犹不及,况且王爷也不是一位只在上书房读书的阿哥,而是一位领了一部差事的郡王,有一些交流也实属正常。若是王爷一味的撇清,岂不是故作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态?”

胤禛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事情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度,过了少了,都不行。

不过到底还是摆出了一些架子来,只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杜绝此种现象,少不得又多摆一些样子出来,不想始终还是不得法。

胤禛暗叹,这年代日子太平了,果然人心也胆大了许多。

胤禛自然不知,这是因为胤禩在背后广纳人心的关系。

胤禩这边不管胤禛在外面辛苦做冷面王爷,上下、左右接纳不意忙乎,慢慢的已经有了当年结网的趋势。就是如今的几位军机大人那里,胤禩也已经几多试探。

而皇帝这边却依然没有指定步军统领的人选,只是命两位副统领负责事务。

胤禩见了此情形,又因为前面实在凶险太过,因此不敢妄动,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转眼之间,日子已经进了盛夏,胤禛终日担心黄河水祸,两淮百姓有受苦之忧。

果然到了八月,江淮两地连下暴雨,黄河之水冲破老坝口以下堤岸,洪水肆虐而下,经谢阳湖归海,板闸、淮安一带汪洋一片。

这一下就是金川大胜的消息也难消皇帝心中的滔天大火。

胤禛作为如今工部的实际掌管人,首当其冲的领受了皇帝的怒火。

胤禛这一回虽然觉得很冤,可是真是一句话也不想辩驳,因为现在重要的不是发火,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要怎样安顿灾民、重建家园。

皇帝一腔怒火发泄了以后,气消了一些,看着下面胤禛只低头伏地跪在那里,边上关循琦已经是索索发抖,再回过来看胤禛,觉得顺眼了一些,就沉声对胤禛说:“你说说,如今之际,该当如何?”

胤禛早已等着皇帝这句问话了,听了以后便说:“回皇父,儿臣以为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救济灾民,安顿百姓。一来显得皇父恩泽百姓,以此可是人心安稳;二来更是以图来年,好重建水利,守护一方水土。”

胤禛这话虽然是大框框,可是一点都没错,不过皇帝心中怒火仍然未消,见他没有一句请罪之词,心里又怒了:“你现在倒会说话了。之前的差事的都是怎么当的?”

如此又发泄了一顿怒火。

终于皇帝又歇了,对着自己的几位军机大臣问道:“你们意思如何?”

于敏中才敢上前跪禀:“皇上,臣认为虽然十二阿哥言之泛泛,但其实极为有理。如今要紧的是要从周边省份、州县调米薪炭火安置灾民,以备过冬。”

皇帝哼了一声,再开口时已经缓了语气:“你接着说?从何处调粮,又从何处备薪?”于敏中是观察皇帝心思的老手了,一听皇帝的语气就知道皇帝的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因此立即开始条理清晰的一一说了起来。

直到于敏中说完了,皇帝才开口说:“都起来吧。”接着又说:“给关大人看座。”

关循琦一颗老心刚刚在心里放稳了,听了皇帝最后一句话又跪倒谢恩。

皇帝命他起来以后,又开口说:“你是工部的老人了,十二阿哥年轻,万事你要提点着他,免得他屡次出错。”

听的关循琦屁股还没有坐到凳子上,又扑通跪在地上,对皇帝叩首说:“皇上宽大,老臣实在羞愧万分。此次黄河老坝口决堤,老臣实在难辞其咎,请皇上降罪。”

皇帝听了以后,又缓声说道:“起来吧。朕知你当差向来用心。”

关循琦又谢恩,才站在了,只是不敢坐下。

胤禛冷眼观看皇帝一边议事一边玩弄人心。到了最后,事情自然还是按照胤禛说的那样办,只是又具体化了许多。

到了最后,皇帝要找一个赈灾的钦差大臣了。:

胤禛现在对各地的官场的贪污之风已经知之甚深,心里明白如果此时交给其他人,只怕朝廷的拨款有一半到了灾民手中已经是大幸了。因此,一撩袍子,朗声对皇帝说:“儿臣向皇父请命,儿臣愿去江淮之地,筹粮筹款。请皇父恩准,儿臣戴罪立功。”

皇帝的眼睛眯了起来,胤禛目光朗朗,神色坚毅,皇帝是一览无余。

皇帝略有沉吟便道:“你去也好。”这句话刚完,又厉声起来说:“去了以后,当用心办差,尽快安顿灾民,免得民生不安。”

胤禛都忍气一一答应下来。

胤禛也不会自己的松园,一路直到胤禩所在的竹园。

胤禩已经先一步得了信,心想胤禛应该还没有用膳,因而先是吩咐人去整治几个开胃小菜,自己到了竹园门口迎接。

胤禛看到胤禩在灯火中显得分外柔和的身影,心头瞬间就觉得暖暖的,这一天中受的那些腌臜气,也不以为意了。

进了胤禩的房里,先是由人服侍着洗漱了一通,穿了软绵舒适的衣服出来,就看到桌上已经摆好了他爱用的几个菜肴,胤禛心里的最后一点不愉快也尽数的去了。

胤禛开始动筷子吃饭,胤禩坐在旁边装样子的偶尔给胤禛布一筷子菜。秉着食不言的美德,胤禛很快就吃好了饭。

胤禩跟着胤禛移到到连着的书房。

胤禛就开始说:“皇帝已经准我去江淮地区赈灾了。”

胤禩郁闷非常。你就

最新小说: 捻花作泥 枕边小神偷:王爷,请你慢一点 掀饭桌!炮灰真千金摆烂后不惯着了 穿成一个男贵妃 度关山 伴君如伴猫 爱上了包养我的老女人(gl) 重生后BOSS队友和我表白了 快穿:宿主,您该说台词了 魅魔的反派扮演指南[快穿]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